Search

【欸不是,你早知道的話,你要先講啊!】—— 確診者的足跡

「最近睡得好嗎?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欸不是,你早知道的話,你要先講啊!】—— 確診者的足跡

「最近睡得好嗎?」看診的時候我問病人。
「忙死了,忙到太累,晚上特別好睡!」
「喔喔!你家裡是做貨運的吧?特別忙齁!」
「是啊!我們空運海運都有做~」
「哇!最近股票狂漲,尤其航運股。你們一定賺翻了,哈哈~」我跟病人開玩笑。
「沒有啦!我們做我們自己的,股票不是我們玩的啦!」病人深藏不露地回答,帶著微笑~

這是門診尋常的對話之一。
病人因失眠症狀而來,但【醫師關心的不只是症狀,而是關心「人」的本質】:關心他的生活、關心他的壓力、同時也關心他的心情。

這是我們這一科的特色。

遇到做房地產的,我會問:「最近房價大漲,業績很好喔!」
遇到做小吃的,我會說:「這兩天雨停了,生意有沒有變好?」
遇到學生,我說:「前兩個禮拜期中考,考得如何?」

這些種種,發生在日常看診中。透過這些資訊,讓我更了解病人。
當然啦!若能因此知道時事脈動、產業趨勢,提早佈局投資,大賺一筆,豈不樂哉?(並沒有!)

———
(開玩笑的部分結束,接下來是嚴肅的部分)

因此,【看診民眾的工作以及活動範圍】,醫師也都大概知道。

「最近你們公司有確診者,人心惶惶吧?」
「沒有!那是總公司,我們是分公司!」病人慌忙解釋。「我沒感冒,也沒發燒!」
「好好,別擔心。記得帶好口罩,勤洗手~」我這麼說。

另一個民眾:
「最近你們學校有學生確診,人心惶惶吧?!」
「沒有!我是行政人員,不是那個學生部門!他們已經停課了!」

再一個在醫院服務的患者:
「最近你們醫院被部長整個翻過來,爆發好幾個確診,你辛苦了!」
「還好啦!我們都篩檢過,沒有問題!」

以上是舉例,舉例說明那些過得辛苦的民眾,擔心受怕或著戰戰兢兢,依舊認真地生活著。被新聞跟確診案例強烈地震攝著,還是要過日子,把自己健康顧好。

當然也可能有這種(實際上我們診所並沒有):
「你平常會去舞廳跳舞,這次那個舞廳阿伯趴趴走,你怕不怕?他有沒有去你們那間?」
「……….」病人沈默不語。

以下舉例,是平淡些的,一般的民眾。

「你最近有去看感冒,還好嗎?」
「醫師你怎麼知道?我沒事,只是鼻子過敏。」
「沒事就好,健保卡上面有看感冒的紀錄。」

另一個民眾:
「醫師我能不能順便拿感冒藥?」
「啊?你有感冒發燒嗎?」
「人有點不舒服,但沒有發燒。應該是被我小孩傳染的啦!但是我平常出去都有戴口罩。」
「好,我開些感冒藥給你。」

下一個走進診間的民眾,口罩沒戴好,我輕輕地提醒:「口罩要蓋到鼻孔以上喔!」
【基於病人隱私】,我總不能說「剛才你前面那位好幾位家人都感冒,你還是小心點好!」吧~

____
看診空檔,我通知櫃檯行政人員,將工作或活動範圍、或著有感冒症狀的民眾,依政府規定簡單註記,將來好做進一步追蹤。

這是看診的日常,而我們看的是失眠科,不是感冒科。
【這個狀況,已經持續超過一年】是疫情蔓延的這一年,還有接下來的日子。

我要怎麼說,才不會變成放羊的孩子,到處亂喊狼來了呢?
我看診的日常,戴緊口罩、勤洗手,但我並不會透露病人隱私的呀!難道我還敲鑼打鼓,抓住路上經過的路人大叫:「欸欸!新聞上講的那間就是一百公尺外的那間店,你把口罩戴好啊!~」
況且,很多民眾沒症狀、也沒被匡列、也沒疑慮,怎麼能夠造成恐慌呢?

所有的這些,說是潛在風險也好,說是臨床觀察也罷,最後就化成我對病人的一句句叮嚀:「戴口罩、勤洗手!」

____
好啦,說完啦!這也只是我小小的觀察,說了一年多也累了。就這樣吧!

喔對了,前幾篇粉絲頁文章有看吧?【我有去打疫苗喔!】就這樣,民眾們自己評估囉~

#AZ疫苗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